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對北京慶豐包子鋪(以下簡稱慶豐包子鋪)與山東慶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慶豐餐飲公司)侵害商標權與不正當競爭壹案作出(2016)最高法民再238號再審判決,撤銷此前的判決並判決慶豐餐飲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和使用“慶豐”字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賠償慶豐包子鋪損失及費用5萬元。長達3年的官司,最後獲賠5萬元且能在多大程度上消除侵權影響還未可知,老字號維權進退維谷可見壹斑,從最早的“王致和”商標海外維權到如今的慶豐包子鋪維權,老字號發展史上多的是高成本維權的辛酸故事,業內人士指出,老字號不僅僅是商業符號更是地方歷史文化,維權極有必要,但維權成本高,或依賴第三方法律代理的發展來提高企業的維權積極性。 3年的官司或賠5萬元手工包子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有濟南的投資者打算加盟北京慶豐包子鋪,在工商部門註冊時發現濟南已經有壹家以“慶豐”命名的餐飲公司,慶豐包子鋪在得知情況後與山東慶豐公司進行交涉,交涉無果之後慶豐包子鋪以商標侵權向濟南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山東慶豐公司。據報道,山東慶豐餐飲在經營當中突出使用“慶豐”這壹商號,同樣作為餐飲企業已經構成商標侵權。“慶豐包子鋪認為慶豐餐飲這些行為使得消費者對慶豐包子鋪與慶豐餐飲產生了混淆誤認,侵犯了慶豐包子鋪的政策商標專用權並構成不正當競爭,在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慶豐餐飲提起訴訟,要求慶豐餐飲停止侵權行為、發布聲明消除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支出9萬元。”手作饅頭 但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並不如人願,壹身判決慶豐餐飲未構成侵權及不正當競爭,後山東省最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壹審判決。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給出再審判決,盡管勝訴,但判決結果依然令人希噓不已。業內人士指出,即便是執行判決,是否能夠真正有效消除影響還很難說,5萬元的賠償甚至都不壹定能夠覆蓋相關的經濟支出,更遑論這麽長周期對應的時間成本和相關人力成本。 慶豐包子鋪為北京華天飲食集團旗下品牌,公開資料顯示,“華天飲食於1998年1月經核準註冊取得”慶豐”商標,商標註冊證第1171838號,核定服務項目第42類(現為第43類):餐館,臨時餐室,自助餐室,快餐館和咖啡館。2008年8月14日,上述商標經核準變更註冊人名義為北京慶豐包子鋪。2003年7月21日,北京市西城區慶豐包子鋪經核準註冊取得“老慶豐+Laoqingfeng”商標,商標註冊證第3201612號,核定使用商品第30類:方便面,糕點,面包,餃子,大餅,饅頭,元宵,豆沙,包子,肉泡饃。2008年11月13日,上述商標經核準變更註冊人名義為北京慶豐包子鋪。” 老字號維權成本高周期長 事實上掙紮在企業維權成本高的泥潭中的不僅僅是慶豐包子鋪,隨著品牌意識的逐漸強化,不少老字號都加入了維權大軍。 王致和維權案例是業內早期知名案例之壹,1992年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廠發現北京市順義紙盒腐乳長有侵犯“王致和”商標使用權的行為,王致和腐乳廠對其提起訴訟,先後經順義縣人民法院、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最終判決順義紙盒腐乳廠向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廠交付賠償金1元整,而這起訴訟長達625天。2006年王致和在海外進行商標註冊時,發現王致和商標在德國被壹家公司搶註,該公司申請的“王致和”標識與王致和集團出口產品使用的“王致和”商標標識壹模壹樣,隨後王致和將其訴至法庭,歷經兩年多王致和才迎來勝訴。 公開資料顯示,福建回春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老字號“回春”品牌仍在應對商標異議答辯,“聚春園”佛跳墻遭墻柱至今未能註冊成功,肉燕老字號“同利”商標註冊訴訟案歷時7年,且最終傷及行業。天津“泥人張”第四代傳人此前為維護“泥人張”張明山後人對“泥人張”名稱享有的專有權經歷了為期7年的官司,法院判決侵權方停止使用“泥人張”作為產品名稱和企業名稱,並賠償張锠為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1萬元。 現在市場上,很多老字號品牌都在遭受著不同程度的侵權。但是老字號企業對這些侵權違法行為的表現並不壹致,會有壹些企業積極采取法律手段維權,但也有壹些企業選擇了“充耳不聞”。壹家老字號企業負責人此前在北京商報記者問及市面上有些假冒該品牌門店的問題時,表示早就知道市場上有些山寨店,甚至還路過假冒門店好幾回。但是問及為何不進行權益維護時,這位負責人只是無奈地表示,平時企業忙顧不過來,就算時間允許,但壹想到要花錢、花精力也就覺得沒必要,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提高侵權成本是關鍵 對於維權的必要性,張锠此前也已經給出了類似的態度:維權並不是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壹門手藝、壹個品牌的長久發展。在業內人士看來,老字號品牌和形象是無形資產,品牌本身也是對市場對消費者的壹種承諾,賠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於老字號品牌形象的維護。 盡管不少老字號表態堅決維護,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坦言,就像最近報道的川普在華商標案壹樣,國內外這種司法周期成本都比較長,所以遭遇這類侵權通過司法維權的成本確實挺高。因為維權的成本和門檻比較高,即便是沒有什麽費用,不少企業也難以撐過較長的時間周期。“僅僅靠老字號有限的資源難以應付眾多的侵權,由於維權成本高,侵權更多,惡性循環。”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也對老字號商標維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老字號侵權成本高難度大,從小處來說,有部分地區涉及地方保護主義也增大了維權難度,從大的商標法和老字號保護工作方面來看,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比如明確從司法層面提高侵權老字號商標的成本,這能夠從違法成本上逼退壹些不法經營者。” 賴陽指出,“可以鼓勵第三方法律中介代理,代理主動幫助企業維權,維權成功的話多收取服務費,如果維權不成功的話,企業也不會有什麽成本代價。這樣的話,企業維權的積極性也更高壹些。”考慮到目前老字號的發展歷程和現狀,賴陽也針對老字號的特點給出了老字號“侵權”頻發的另外解釋,“壹是有些老字號,本身傳承譜系復雜,異地分號早已有之,有的做大了出名了,有的知名度不高,但也是來歷有所依據,不都是侵權;二是很多老字號起名比較大眾化,天然重名率高的,重名也不都是有意侵權。”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郭白玉 |